地理:“兴化香葱”的根为白色弦状须根,无根毛、入土浅,主要分布在20cm的土层中,“兴化香葱”的根系特点决定了其对土壤肥力和土壤湿度有较严格的要求,“兴化香葱”要求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既要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又不能出现田间积水。“兴化香葱”对土壤肥力和土壤湿度的要求与兴化市垛田镇的各方面条件正好相吻合,兴化垛田镇平均地面增高2.5米,境内水网稠密,湖荡罗列,河道纵横,得胜湖、癞子荡、东西向车路河、南北向跃进河贯穿其中,由一块块、一条条不规则的人工堆叠而成小垛组成垛田群,星罗棋布,成为里下河的特殊地貌地区,并为此而得名“垛田”,特殊的地势环境决定了垛田镇不适宜种植大宗农作物却很适合蔬菜的生产和管理,临近兴化城区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垛田镇以种植各种蔬菜为业,以供应兴化城区市场。长期的蔬菜生产,施用有机人畜粪,蔬菜茎叶还田,为保温、保湿覆盖的稻草、麦草还田,使垛田镇的土壤疏松、肥沃并富含有机质。 垛田镇特殊地势环境很适合蔬菜生产的水浆管理,既适合浇水,又适合排水,垛田镇的菜农通过每天傍晚浇水来保持了土壤湿度;垛田四周脱厢的特点又很容易排除土壤中的多余水分,不致于使土壤水分含量过大。垛田镇土壤和水浆管理条件为“兴化香葱”的生产创造了最佳的自然环境。
人文:香葱原产于西亚地区,约在唐代引进我国,江苏兴化地区亦早有种植。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修编的《兴化县新志》(欧志)卷二《地理之纪·物产》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诸蔬之品,则菰、蒲、萍、藻皆出于湖,莲、藕、菱、芡皆出于荡,芹、荨、水荇皆出于河,瓠、瓜、茄、芋皆出于厢,荸荠出于田,茨菰生于浅水,葱、韭、蒜、薤无地不宜……”由此可见,兴化栽植香葱有据可考的历史,至少已有400多年。尽管兴化栽植香葱的历史久远,但过去只是作为供应厨房的佐料。蔬菜,因而种植面积很小,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在乡村,农家于田头圩边、家前屋旁栽上一点,为的是方便自己,也方便友邻。城里居民,常用只小盆栽上几棵,需要的时候掐一些。即使专事蔬菜的垛田菜农,也是小栽小长、小买小卖。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对脱水香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香葱产品为主的脱水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兴化的香葱种植揭开了历史新篇章,逐渐走向规模化、规范化、优质化的发展之路。 过去,在兴化城及东郊一带曾经流传着这样的民谚:“大徐垛的麻线,小徐垛的葱,翟家垛的荠菜喊得凶。”小徐垛位于东郊,历来以盛产香葱且品优质佳而闻名。据小徐垛的老人介绍,宋朝时,他们徐氏第一代宗祖到这儿落脚安家、开荒挖垛种菜,就开始种植香葱了。由此可见,兴化香葱数垛田,垛田香葱数小徐。小徐垛的香葱,当属兴化“第一葱”。小徐垛及其所属的垛田镇,具有香葱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垛田,是一种奇独的岛状耕地,每块耕地各不相连,面积不大,大的几亩,小的只有几分。这样的田块通风好、光照足,而且四面环水,极易浇灌又难有水渍,是香葱生长的最佳环境;垛田又是由湖荡沼泽地堆积而成,其土质是以沼泽土为主的“垛田土”,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这样的土壤条件更是香葱的理想摇篮。
认证机构:国家工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