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是四川省丝绸工业的中心,位列中国4大蚕桑生产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
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周初,今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所产蚕丝织物已经成为周王朝贡品。
秦汉时期,各县令皆劝课农桑,丝绸业一跃成为南充社会经济的一大支柱。广安等县从汉章帝时起,就实行了以布帛为租,是历代用丝绸为田赋的开始。“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则真实反映了这一时期南充的社会现状。
南北朝及隋朝时,南充各县实行均田制,除男授80亩、女授20亩露田外,每人另给20亩永业田作桑田。蚕丝之月,女皆事蚕。当时,朝廷对地方官员采取以帛代禄支薪,官阶越高,则帛越多。
唐宋650年间,南充更是“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有绸、绫、锦、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此间,果州花红绫由长安输往日本,名扬中外。
元代,忽必烈的“国以农桑为本”政策,对于南充丝绸的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因战乱纷繁,南充丝绸业趋于停滞和衰败。
明代,统治者规定耕地5亩以上必植桑麻1亩,违者交绢一匹,刺激蚕桑生产。阆中、苍溪等地所产的水丝,精细光润,畅销吴、越、闽等地。表明此时南充的丝绸也恢复到了相当的水平。
清入主中原后,官府也注重丝绸发展,阆中、蓬州等地均劝课农桑,西充等县还明令谷雨之后差不下乡,停征停讼,以不误蚕时。“田中清水盈盈,陌上新桑扶疏;农夫挥鞭叱牛,村姑攀枝采桑”。在南充这块广袤土地上,到处呈现出一派栽桑养蚕的繁忙景象。
民国初,西充县占山乡人傅骏山投资白银万两,在南充都京坝开办兴隆丝厂,后改名为六合丝厂。1915年,南充吉庆丝厂生产的醒狮牌扬返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头奖。这次获奖,使早已闻名遐迩的南充丝绸再次饮誉中外。用这种扬返丝织成的华贵衣料和舞袜,曾轰动巴黎,畅销欧美。时隔10年,六合丝厂的金鹿鹤牌生丝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又一次将南充丝绸推向了世界丝绸业的巅峰。
1931年,日本生丝打入国际市场,在上海廉价抛售,致使国内生丝大量积压,损失惨重。六合、同德两厂为渡过难关,合并为同六丝厂,联手抗日。同六丝厂时为世界最大缫丝厂,拥有千余台缫丝机,1600余名工人,是现在中国丝绸业40强企业中排名17位的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保护民族传统产业,1938年,蒋介石曾亲自训令四川省政府转饬各蚕区行政长官,严禁私卖私缫改良蚕茧。
南充丝绸业的兴旺发达,繁衍了浩如烟海的灿烂丝绸文化。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写下了“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等咏赞南充丝绸的优美诗篇。“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应邀赴汉中,路过岳池农家时,对当地缫丝盛况和淳朴的习俗所作的描绘。
2 产地环境
南充位于四川的北部,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从自然条件来讲非常适合栽桑养蚕。从历史条件来讲,巴蜀在中国西南内陆,多次历史上的征战对它的影响不大,使南充的栽桑养蚕的历史的历史得以延续。
3 生产现状
在南充丝绸业的历史中,还留下了无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深足迹。朱德年少时曾在故居栽桑,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询问“顺庆大绸怎么样了?”辛亥革命后,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和族人邓俊德在家乡兴办缫丝厂,童年的邓小平为此常摘桑养蚕。张澜最早明确提出南充发展实业,必须大量培养蚕丝人才的观点,并在南充市西桥河畔创办了全国唯一的蚕丝中等专业学校———四川省蚕丝学校。胡耀邦就任川北行署主任期间,多次主持蚕丝会议,颁布蚕丝文件,扶持蚕丝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南充丝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10多年间,南充丝绸业从业职工有10多万人,栽桑养蚕的农户达到了100万户。鼎盛时期,南充丝绸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上交利税超过8000万元,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撑起了南充工农业的半壁江山;在生产和科研方面,有200多个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部省优质奖和新产品奖,产品远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重要人物
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张澜是南充人,在南充一所中学院内有一个张澜纪念馆。作为南充人,张澜曾经对南充丝绸的发展起到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张澜出生在南充一个耕读之家,从小的家庭环境使他对栽桑养蚕抽丝一点都不陌生。1920年,由于母亲去世,张澜先生返回南充奔丧。当时由于政府腐败、军阀割据,贫瘠偏远的南充更是市井萧条民不聊生。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张澜先生开始了一场开办实业救助家乡的革命。
张澜先生认为发展实业应因地制宜,他在《南充之实业自治》这篇文章中就有非常清楚的论述,他当时的计划就是通过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实现南充“无地不见有桑,无户不事养蚕”的局面。
位于南充西山风景区的四川省蚕丝学校,目前是中国西部惟一一所以培养蚕茧业丝为主的中等专业学校,这个学校的前身就是张澜先生创办的南充职业学校。这个学校从开办时起就采取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便发掘和培养蚕丝业的专门技术人才,如今这所学校仍然以为社会培养有栽桑养蚕缫丝等专业技能的人为根本,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当年生活在南充的罗瑞卿1923年就考入了这所学校,罗瑞卿在校读书期间倡议创办了《蚕丝季刊》,在校期间还撰写了多篇有关蚕桑养殖的专业文章。
当时张澜先生的办学思路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支持,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各地的学子。当时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张澜先生买地修蚕房、植桑园,供当时的学生实习使用。如今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这所学校在保持原有蚕业和丝绸专业的基础上,又开办了服装制作与设计、表演与营销等专业性很强的专业。
百年前,南充的丝厂就曾鼎盛一时。南充的六合丝厂就是一个有着近九十年历史的老厂,该厂的创办者是当年有着南充丝绸工业奠基人之称的盛克勤等六人。
5 南方丝绸之路起点
有个说法,就是南充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关于这个说法是否准确,现在很难判断,但是在古代的中国,南充作为最主要的丝绸产地之一已经是确信无疑。在历史上南充应该说中国丝绸长盛不衰的望族,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相应的名出现品。在隋唐鼎盛时期最有名气的应该是果州红凌,由于当时社会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在当时的南充大大小小的织凌作坊就很多。据说这种凌当时还被销往日本,成为当时日本皇室的珍爱。凌是南充贯通古今的名品,直到现在还可以在市场上见到。
中国的丝绸闻名于世是从丝绸之路开始的,关于丝绸之路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恺撒在一次聚会上,想参加宴会的众人展示了从波斯商人那里得到的一件丝绸长袍,丝绸的质地和艳丽的色泽,实在令人羡慕不已,很快这种衣料就流行开来,成为王公贵族的新宠。为了能够买到这种衣料,罗马人纷纷向波斯商人打听这种丝绸的来历,聪明的波斯商人为了丝绸生意能永远做下去,就告诉罗马人,这种衣料产生在东方遥远的尽头,这个国家叫塞里斯,波斯人所说的塞里斯就是古代的中国。
当时中国的丝绸在东方和几乎和黄金一样贵重,为了交易买卖丝绸制品,中国和西方之间形成了一条路,这就是丝绸之路。这条路绵延长达七个世纪,成为中外沟通贸易的最主要的通道。
中国历史上有三条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其中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指的就是“蜀身毒古道”其中的蜀指的是当时中国的四川,毒指的是当时的印度,这条古道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成为各地商人从成都输出丝绸到印度和缅甸等国的通道,可以断定,成都应该是当时丝绸贸易的一个集散地,来自各地的丝绸制品汇聚这里。据专家们考证,当时的南充丝绸产量很大,这么贵重的丝绸也不可能由老百姓自己消耗,除了供给统治者的供品,其余的应该是由成都或重庆,经由南方丝绸之路运往印度等地。
6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简介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南充丝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南充丝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2012年3月13日起实施保护。
产地范围 南充丝绸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西充县、南部县、仪陇县、蓬安县、营山县、阆中市9个市区县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南充丝绸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南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南充丝绸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桑叶生产。
1. 桑树品种:嘉陵20号、塔桑、湘7920。
2. 桑园立地条件:土壤为红棕紫色、暗紫色壤土,pH值6.5至8,有机质含量≥1.5%。
3. 育苗:采用无性繁殖。
4. 桑树栽植:每公顷栽植≤15000株。
5. 施肥:每年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20000kg。
6.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二)家蚕养殖。
1. 品种:871×872、菁松×皓月、洞庭×碧波。
2. 养殖时间:一年养殖三季4批。春季蚕在5月初至6月上旬,夏季蚕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上中旬,秋季蚕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晚秋蚕在9月中旬至10中旬。
(三)缫丝。
1. 缫制生丝工艺流程为:混茧→剥茧→选茧→蒸化预渗透→煮茧→缫丝→复摇→初检→编绞→打包→配色→检验成件。
2. 生丝纤度den为:13/15(14.43/16.65)、20/22(22.20/24.42)、28/30(31.08/33.30)、40/44(44.40/48.84) 。
3. 生丝茧粒数配比:13/15den 6至7粒,20/22den 8至9粒,28/30den 10至12粒,40/44den 17至19粒。
4. 生丝纤度偏差、均匀度变化、清洁与洁净度、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抱合指标达到优良以上。
(四)织造。
严禁使用含有禁用物质的化工助剂浸渍,浸渍后的生丝适度脱水烘干,其回潮率控制在: 弱捻9%至11%,强捻11.5%至13%;在产品加工过程中,环境气温要保持在22℃至32℃,相对湿度65%至80%。
真丝白坯织物的生丝含量≥90%,生丝全部采用本地所产13den至44den原料。
(五)精炼。
1. 精练过程使用软水。
2. 工艺流程为:确定浴比→坯绸预处理(pH值10.8至11.2、温度45℃至60℃)→初练(pH值9.5至10)→复练(pH值9.5至10)→水洗(75℃至85℃)→水洗(60℃至70℃)→水洗(40℃至50℃)→弱酸处理→轧水→整理(成匹或卷筒)→练白绸。
(六)色绸(染色绸和印花绸)。
1. 染色:工艺流程为:色卡打样→坯绸前处理→遴选配置染料→确定工艺参数→染色→水洗→固色→水洗→轧水→烘干。
2. 印花:工艺流程为:花色设计→黑白稿→感光制版→配色→调制印花色浆→印花→后整理。
(七)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1)色绸:颣节少、光泽一致性好;织物表面光洁、散射少、色泽均匀、手感柔软、弹性好,平纹织物不易起皱。
①纺类:平纹组织、经纬无捻或弱捻,采用生丝或半色织工艺,织纹缜密、绸面平挺、光泽均匀、手感滑润;
②绸类: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经纬织点紧密、绸面平滑、色泽匀称。
③缎类:缎纹组织、纹路清晰、色光柔和、平滑光亮;
④绉类: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经、纬分别或同时加强捻,极富弹性,绸面呈现明显稳定的绉效应。
2. 理化指标:
项目 等级
优等品 一等品
幅宽偏差 ±1% ±1.5%
密度偏差 ±2.5% ±3.5%
质量偏差 ±2.5% ±3.5%
水洗尺寸变化率 纺、绸类织物 练白 经向 2.0%~-3.0% 2.0%~-5.0%
纬向 2.0%~-1.0% 2.0%~-1.5%
印染 经向 1.5%~-2.5% 2.0%~-3.5%
纬向 1.0%~-1.0% 1.0%~-1.0%
绉类织物 练白 经向 2.0%~-5.0% 2.0%~-8.0%
纬向 1.5%~-3.0% 1.5%~-4.5%
印染 经向 2.0%~-3.0% 2.0%~-4.0%
纬向 2.0%~-2.5% 2.0%~-4.0%
缎类织物 练白 经向 1.5%~-3.0% 2.0%~-4.5%
纬向 2.0%~-2.0% 2.0%~-2.0%
印染 经向 2.0%~-3.0% 2.0%~-4.0%
纬向 1.0%~-1.0% 1.0%~-1.5%
染色牢度级 耐洗
耐水
耐汗渍
变色 ≥4 ≥3
沾色 ≥3 ≥3
耐干摩擦 ≥4 ≥4
耐湿摩擦 ≥3 ≥3
耐光 浅色3/深色4 3
外观疵点,分 幅宽160cm及以下 ≤0.5 m ≤0.8 m
幅宽160cm以上 ≤0.6 m ≤0.9 m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认证机构:国家质检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