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地标产品 >

赤褐、淡黄,由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细陶器

产品文化

地理: 紫砂器是指一种由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细陶器,一般呈赤褐、淡黄或紫色。紫砂器肇创于宋代,明中叶后始为盛行,其中又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器最为著称。早在宋代,褐黑色的建窑茶具已深受各位饮家所珍赏,到明代时宜兴紫砂名家辈出,紫砂茶具广受欢迎。到了近现代,随着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制造技术的提高,宜兴紫砂陶艺已愈加精妙。东南亚各地对于紫砂的喜爱,也为紫砂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人文: 宜兴的紫砂器以泥质细腻、呈色丰富、形质新颖和纹饰多样而形成特色。艺人们对选料炼泥特别重视,所用陶土一般要经过窖藏、淘洗等工序。成品颜色呈现朱砂、暗肝、雪莉、松花、豆碧、轻赭、淡黑、古铜等色调。造型能根据自然界中的鸟兽瓜果的形象进行塑作,并施以丰富多样的纹饰加以美化。 
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C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 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认证机构:国家工商总局

认证供货企业
  •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宜兴紫砂陶,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鼎盛于当代。自上世纪开元以来,曾在一系列国际博览会上屡获金、银奖等殊荣,享誉世界。1910年,就荣获南洋陶业劝业会金奖;1926年,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特别奖;1930年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银质奖,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声誉。 新中国成立之后,万象更新,百业待兴。1954年,在党和政府的组织引导下,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七位老艺人振臂一呼,三间草房一杆秤,将散落在民间的紫砂小作坊如珍珠串线般,组建了陶业合作社。1955年10月,招收大批徒工,由七位老艺人悉心传授,系统培训,孕育了以当代十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家高手,为宜兴紫砂的传承、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表彰老艺人对紫砂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七位老艺人“技术辅导员”的荣誉称号。 1958年,宜兴紫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营宜兴合新陶瓷厂和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合并办公,厂名正式定为“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形成了完整的徒工培训体系,拥有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高、中级工艺美术师,企业先后成为国家二级企业、国家二级计量企业、国家轻工业部质量管理奖企业,“方圆牌”高级紫砂茶具和紫砂陶器在1979年到1983年相继荣获国家金质奖和银质奖;1984年,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2008年“方圆”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2011年8月文化部公布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产品畅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被誉为“艺术的殿堂、人才的摇篮”,在紫砂发展史上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从1954年最初的陶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风雨相伴,她的辉煌成就,无不凝聚着七位老艺人和广大紫砂工艺师的心血和汗水,同时,更饱含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彭真、万里、乔石、李瑞环、宋平、彭冲、周培源、蒋南翔、姬鹏飞、刘华清、费孝通、李鹏、朱镕基、韩培信、彭珮云、荣毅仁、吴学谦、王光英、李铁映、程思远、王汉斌、王任重、林文漪、郑万通等领导先后在百忙之中亲临紫砂工艺厂视察。同时,一些国家的元首和国际友人也纷纷慕名前来参观、交流。以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为代表的众多工艺师也纷纷应邀赴台湾、港澳地区以及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举办展览,传播中国文化。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能受到这么多领导和国际友人的瞩目和关心,无疑是无上的光荣和激励。 “继往开来庆盛世,再创辉煌谱华章”。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将在传承历史文脉、创新开拓未来中,不辱使命,为传承和弘扬宜兴紫砂这一优秀的民族瑰宝作出更大的贡献。

德州百仕达地标产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酒水流通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

免费服务热线

400-9848-848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