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地标产品 >

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

产品文化

涌溪火青久负盛名。清代“扬州八怪”诗人王巢林,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芳,诗兴大发,挥毫抒情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比此香灵芽;两茎细叶细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对涌溪火青茶之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泾川涂茶,芽细色白味香,为上供之物”。这是清代陆延灿《续茶经》中,引自《随见录》关于泾县产茶的一段记述。原书作者和写作年代不详。溯本探源,泾县在明未清初就盛产名茶了,除了细嫩多毫味香的泾川涂茶餐,泾县还产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名茶。如徐珂《可言》(1924年)有关石井茶的记述颇详:“胡惠生,泾县人,有文学,尝以其乡之石井见馈,饮而甘之,味至厚,以视吾杭龙井之明前雨前,色不及时香相若也,殆坑口所产欤?其叔朴安语予云,泾之茶名繁矣,皆系之以地。县志所载,惟白云一种,产白云山,今则满境蓬蒿,一林荆棘,不复有茶。晚近似来,茶之著名者为石井,涌溪次之,石井、涌溪皆在黄93山麓,石井尤深邃,两峰夹立,俗曰坑。茶产石罅,随山上下,天地皆青,疑非人境。杭州西湖之狮子峰,犹不兔有烟火气,茶有坑口坑底之别,坑底者尤难得,色香味更佳。作伪者率以近坑之茶紊之。”因清代涌溪火青就很有名,这里所说的产于石井和涌溪一带的石井茶,可能就是“涌溪火青”。
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据考证,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关于它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便采回细嫩芽叶创制成“涌溪火青”,后时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另据《泾县志》记载:清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由磨盘山南起至涌溪,广阔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可见三百多年前,涌溪茶就相当有名了。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火青年产量有百余担,为火青生产的最盛时期。

认证部门:国家农业部

认证供货企业
  • 安徽省泾县其华涌溪火青茶叶有限公司

    安徽省泾县其华涌溪火青茶叶有限公司座落于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涌溪火青”产地——泾县榔桥镇,境内环境气候优越,且无任何污染,森林覆盖率达85%;茶园常年与山花为邻,白云作伴,是天然的优质绿色食品的基地。 
      本公司是生产、加工、销售“涌溪火青”品牌系列绿茶的专业厂家,是“涌溪火青”注册商标的产权企业,公司拥有1500余亩绿茶生产基地和精制茶厂,年产成品茶8000公斤。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公司生产“涌溪火青” 所用鲜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加工后的“涌溪火青”成品茶,形似珠粒,落杯细细有声,色如墨玉,油润显毫,汤绿色明净,滋味醇正回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沏一杯芳香满座,叩一口润肺沁心,实乃茶中之珍品,曾为历朝之贡茶。建国初期,老区人民以此茶为礼,情赠毛主席,主席回信谢情,称为名茶。从此该茶为历代党和国家领导指定的会议用茶。小平同志79年仲夏登黄山路过泾县,品偿了涌溪火青后赞道:此茶甚好,有西湖龙井、黄毛峰之好,以后就喝此茶。 
      公司生产的“涌溪火青”成品茶经国家茶叶检验检测测试中心测定,15项理化指标全部合格。 在2005年5月在中国(芜湖)国际茶叶博览会“全国名优茶评比”中经专家评审获金奖;得到王镇恒教授、张骆九教授等省内外知名茶叶专家的一致肯定,再次荣获精品茶评比金奖;2005年5月在中国(安徽)首届茶叶博览会上获“安徽市场畅销品牌”荣誉称号。2007年3月获食品安全QS认证。2007年5月又获绿色食品称号。 
      公司2003年被泾县人民政府授予“茶叶营销状元”荣誉称号,2004年被授予“泾县消费者满意单位”荣誉称号。总经理石其华感谢多年来消费者对公司的支持和关心。公司将继续本着“客户至上”的经营原则竭诚为广大客户服务,热忱欢迎海内外新老顾客垂询惠顾.

德州百仕达地标产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酒水流通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

免费服务热线

400-9848-848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