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兴化大闸蟹产于 江苏省 兴化市,兴化市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市,位于 江淮之间, 苏北 里下河地区腹部,属于 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气候特征,光、热、水三要素配合协调,市内湖荡密布,河道纵横交织,湖荡内水草丰美,水产资源异常丰富,兴化水质清澈无污染,非常适合鱼虾蟹类栖息繁殖,是长江中下游最具典型特色的精华生态区,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人文: 水质清澄,水文独特, 郑板桥有诗赞曰:“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为优质淡水螃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到2008年全市已形成15万亩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5万亩 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兴化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加上历年来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因此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兴化大闸蟹就生活在这种天然的无污染的环境里。
兴化大闸蟹具有“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博螯、捷足”的特点,内在品质具有:“脂膏丰满纯正、肉质玉白爽嫩、蟹黄晶红油润、入口鲜香溢甜”等显著特征。产品畅销国内北京、上海、浙江、湖北以及苏、锡、常地区星级酒店及超市,远销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自古以来,兴化蟹就是进京贡品。而由这种蟹精制而成的,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童氏家族创办的“童德大”牌美味佳肴—— 中庄醉蟹,更是享誉海内外。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堡童氏在经营活蟹的过程中,将积压的螃蟹用醉螺、醉虾的方法,逐步摸索出一套用自制糯米浆酒及其它配料醉制螃蟹的制作工艺,这样既可以延长螃蟹的保质期,又可以赢得更多的用户、赚取更多的利润。在1394(明洪武二十七年)前后,创立“童德大”醉蟹加工作坊,从而成为“中庄醉蟹”的创始人。明初至明末二百多年间,童氏家族数十代传人不断完善精工细作醉蟹工艺和配料秘方,从而使其加工出来的醉蟹味道鲜美、口感极佳而成为维扬菜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冷盘菜肴和达官贵人喜庆节日的馈赠礼品。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中堡庄先后聚集过一批知名度很高的文人学者画家。郑板桥也曾寓居过中堡坐馆授徒。他们每年迎来送往和国内许多学者画家交流技艺,同时又品尝中堡特产——中庄醉蟹,从而中庄醉蟹美名传扬,进而成为贡品以至风靡全国。 河蟹产业是 兴化市的富民产业和特色经济之一。到2009年,全市养殖河蟹面积达68万亩、产量4.2万吨,产值18.12亿元,河蟹年产值占全市渔业总产值的2/5、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有1/5来源于河蟹产业。到2009年,建成了沿“332”省道(大兴金公路)为轴线的生态大闸蟹优势产业带,以安丰、永丰等乡镇为核心的10万亩河蟹高效养殖区,沿“233”省道(邮兴盐公路)、老兴泰公路20万亩生态共作示范区。全市2000亩以上河蟹连片养殖面积38万亩,河蟹养殖规模在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7个,2000亩以上养殖规模的企业、合作社、大户有36家。该河蟹养殖曾经历了“河沟混养——池塘、稻田放养——人造湖泊仿野生稀养”的发展过程,他们大力推广应用生态、安全、健康的养殖方式和技术,使得养殖模式不断优化,这不仅促进了河蟹养殖水平的提高,而且推进了全市河蟹养殖实现了从大养蟹到养大蟹、从河蟹(螃蟹)到湖蟹(大闸蟹)的历史性转变和升级,河蟹规格、品质均有明显提高,呈现出养殖环境好、产品质量好、市场销售好、养殖效益好的可喜局面,河蟹产业步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到2010年,全市已组建28个渔业(河蟹)协会、133个专业合作社,并且注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联社。兴化的河蟹注册商标、申报品牌、创建名牌,有力保障并极大提高了河蟹产业养殖效益,也有力保障并极大促进了河蟹养殖业产业化。通过举行生态河蟹产业发展论坛,承办第三届中国生态河蟹文化节,并多次组织河蟹养殖企业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以及香港、新加坡、西班牙等境内外举办兴化大闸蟹推介会,提高了大闸蟹品牌的知名度,不少企业借助推力纷纷在外设立专卖店、直销点,使得兴化大闸蟹畅销大江南北并走出国门。
认证机构:国家工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