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50年!变态的日本农业引发中国农业经营者觉醒...

发布时间:2019-12-06     阅读:

作者:陈立耀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ID:nyguancha)

向西学习德国,学东学习日本...这就是中国农业经营者的想法。

尽管,还有很多人对以色列农业、荷兰农业等国家的膜拜,但学习的心态,终归是好的。

毕竟,日本农业已经让世界震惊和叫绝,虽然有些“变态”!对于这些,中国农业经营者该觉醒了...

中国和日本农业整整差了50年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日本农业已实现现代化,农户收入水平超过城市家庭,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相差无几。但,中国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日本农民收入惊人”!从日本杂志《PRESIDENT》在2013年公布的“日本各职业年均收入”排名中可以看到的是,日本农民年均收入竟高达到756万日元(约合49万人民币),甚至还超过了公务员等诸多职业。

从收入这一点来看,物质生活完全可以匹敌城市,说日本农民是“生活在农村的市民”并不过分。然而,这并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上。

然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消息来看,2016年上半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

这收入与日本农民49万相比,相差80多倍,想想真是寒心。

另外一个就是土地!土地是农业的根基!土地不好,一切都免谈!

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日本已有一些农户开始探讨有机农业的运行模式。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各地苹果生产开始逐步走上有机生态农业时期。这也是敬畏土地、敬畏自然的写照。

日本果园土壤管理先后经历了传统农业时期、化学农业时期和有机生态农业时期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有一些日本农户开始探讨有机农业的运行模式。

日本有机生态农业时期最显著特征是,首先,以追求超高品质为目标,合理负载,限制高产,减少土壤产出。其次,大力发展堆肥,广开肥源,一些果农发展起了畜牧业,保证果园有足量的有机肥。

然而,我国苹果园土壤管理似乎正处在化学农业向有机农业过度的时期,许多果园,盲目追求高产,大量使用单一化肥,果园土壤已经非常贫瘠,有机质含量不足1%。这样的果园,管理水平再高,也难产出好果子。

因此有人称,中国要花50年或许会赶上日本。但愿吧!!!

中国农业是散的日本农业是团结的

90%以上中国农业还是小农户。

目前,小规模的兼业农户占大多数,2.6亿小农户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有近2.6亿户,占农户总数的97%左右,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总体还不大,仍然以小农为主。

中国小农户在经营方法、规模上都存在弱小和被动地位。

中国的小农的情况,直接导致2个结果:1)土地没有办法集中;2)竞争力很难发挥。

虽然,国家已经颁发扶持小农户政策,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日本不一样。

日本农户的生产规模都较大,一般农户全家只有2~3个劳动力,拥有土地50~70亩,个别农户达到200多亩,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小型农业企业。

尤其是,日本农协的作用。

日本农业因为农协周到的服务而得以迅速发展,日本农协也因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迅速壮大。

日本农协已发展成为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于一体的民间团体,不仅负责组织农业生产,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出售农产品等经济活动,而且还负责将政府的各种补助金分发给农户或有关团体,同时代表农民向政府行政部门反映意见,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商业思维:品质与产业化

中国农业经营者的产品商业化或者产业化上存在很多盲区,或许“等靠”思维的惯性,而缺乏主动性或者突破性。

日本农民对农业商业思维有3个方面:1)产品品质;2)生态闭环;3)产业溢价;下面来分析下:

1)产品品质:精益化 死磕单品

日本农民从事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追求质量。以稻米为例,一般每亩产量只有300~400千克,但所产大米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口感上都属上乘。所以日本农产品不但销路畅,而且价格优。

同时,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

一般来说,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

死磕单品的态度赢得消费者或市场的青睐。

2)生态闭环:寻找溢价空间

日本人很会做生意,同时他们对一件事的考虑也是很完善的。这也许是他们从小就灌输的一个思维方式吧,在农业问题上给他们很早就采用了“闭环式”的发展模式。

任何一个模式的商业或者什么服务,只要能实现闭环式的发展就能拉大利益空间。

他们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形成一个农业特有的闭环式产业链接,从而增加利益和发展的原动力。

3)产业溢价

“六次产业”最早是由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当时的日本面临着农业后继乏人、农村衰落的问题。

为了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开始推动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借此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比如:马路村,村长和农协会长一起带领全村“伐木工”转型向“6次产业创业者”。种有机柚子,再组织村民把柚子进行深加工,制造柚子果酱,柚子饮料,柚子汤料等。

同时修温泉民宿、农林产物直卖所,吸引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消费者来马路村游玩。截止2016年底,全球有一万多人成为马路村特别居民。一年接待300多个团体来体验与游学,卖出1000多万件商品,年销售高达2亿元。

04 变态日本农业 成为世界学习的样板

一直说日本很变态,除了他们文化、还有农业创意,也非常变态。但他们呢这种变态农业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学习。

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导致了农地弃耕、农业后继无人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日本把农业生产和艺术加工融为一体,利用田园风光满足人们游乐的需要,以此作为产业升级、价值增值、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其实,日本农业有2大特色:1)创意农业;2)农产品包装

先看日本的创意农业。稻田画是日本农业的核心创意。

田舍馆村是日本稻田画的鼻祖。受到麦田怪圈的启发,为了振兴当地经济,开发观光资源,1993年该村村民开始制作稻田画。每年题材都不同,题材涉及日本内外,非常广泛,既有日本著名的古代武将雄姿,也有蒙娜丽莎、拿破仑,甚至还有哆啦A梦这样的动漫形象。

这种稻田艺术根据不同设计的种植方法,可分为两种观赏法:一种是俯视观赏。观赏的游客乘坐吊车或是直升飞机,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恐高症的游客有点尴尬;第二种方法叫“远近法”。所谓“远近法”,是为了便于游客们在地面的观赏台上,也能清晰地看到稻田里的巨幅画卷,而设计出的一种由近至远的稻田画种植方法。

如今,每年去田舍馆村的参观旅游人数已超过20多万人。这真是种田种出的“旅游业”。甚至,还有一些大企业找上门,希望能利用农民们的稻田画来为他们做“宣传广告”。

其次就是农产品包装

日本农业之所以“享誉全球”,除了质量之外,就是包装。日本的农产品包装可谓惊艳来形容。

日本农副产品品质优良。无论是大路货,还是新优品种,都是色泽亮丽,规格统一,令人赏心悦目。

在市场上,所有待销的农产品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包装的,没有散装,更没有带泥、带枯叶出售的。农产品的包装箱上都印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姓名。

同时,白菜有卖整箱的、一颗的,也有切成半颗或四分之一颗的,全都用塑料纸密封包装。切开的白菜如当天卖不掉,晚上就扔掉。辣椒有10个、也有5个一盒的,全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货架上。萝卜、甜瓜、草莓、樱桃、番茄的漂亮外观和鲜美口味,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内部排列包装之外,还有就是外形包装设计,已经到了惊艳的变态环节了。

因为,日本是世界上最讲究包装的国家之一,他们将日本文化中的禅意精髓提炼出来,再传达出深融入一些自然、朴素、可爱的元素,最终呈现出来的设计简单却别有滋味,邃的极致品味。

日本的创意农业和农产品包装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学习的样板或案例。面对这些,我们也要思考3点:

1)中国农业的创意点在哪里;2)中国农业需要什么动力;3)农产品包装如何创新。

最后,我们到底要学习日本农业什么?对农业的态度,对消费者的责任;对自身的追去。当然,还有制度和思维上。

追赶日本农业,我们还要5年,10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