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视点 | 乡村振兴产业的排头兵——河北省邯郸市滏东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布时间:2020-01-29     阅读:

隆冬时节,天还未亮,邯郸滏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邦农产品物流集团交易市场内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运输车已排起 “长龙”,等待着将一箱箱的新鲜蔬菜、鸡蛋等农产品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滏东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南沿村、姚寨、小西堡3个乡镇68个行政村,规划面积15万亩,农业人口8.87万人。邯郸市委常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丁伟说:“产业园要立足实际,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区,形成特色鲜明、产业突出的发展格局。

如今,产业园依托绿色有机蔬菜和禽蛋两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京津地区的蔬菜供应基地和全国最大的 “海兰” 蛋鸡供种基地,走出了一条管理规范、运行高效、转型升级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四位一体”,夯实产业园发展基础

“这些蒜片、蒜粒等产品,销往欧美十多个国家,2019年出口量好于前年。” 1月7日,在华裕永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进峰带领记者参观生产线时,边走边说。这家公司坐落在产业园的加工核心区,是一家以果蔬脱水、速冻、保鲜生产、销售,以及货物、技术进出口业务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滏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副主任杨扬说,在创建产业园过程中,按照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 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 “一体布局建设、一体组织管理、一体制定政策、一体科技支撑 ‘四位一体’ ”。产业园有国家级农业研发机构2家、省级11家,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工作站1家,还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 “滏农云” 大数据服务中心和 “双创中心”,实现了专家远程指导和农产品全程追溯,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化服务。

据统计,产业园先后投入5.6亿元,开展水、电、路、林 “四网” 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0.2万亩,进一步完善提高了产业园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四化同步”,提升产业园创建活力

“温室面积1.5万平方米,采取双层薄膜,配套了智能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以及整套蔬菜自动化生产装备。” 在 “绿多多” 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连栋温室里,公司生产经理王建龙说,该项目以立体种植、潮汐水培、全流程自动化等高新技术,保证作物种植、采收、包装等全过程的标准化、智能化,作业质量稳定。

杨扬介绍,产业园借鉴工业管理理念,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将 “农企园区化、生产工厂化、农民职业化、物流市场化” 同步推进。如今,培育经营主体400余家,集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7家,形成了蛋鸡孵化、蔬菜加工、乳品加工、面粉加工、农业装备制造等多个特色产业,涌现了华裕、企美、新希望等一批国内甚至世界一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农业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大动力。先后投资16亿元,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联邦农产品物流园”,年交易农产品210亿斤。

长期以来,产业园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与培养职业农民相结合,聘请专家学者、农技人员对职业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带动5000多名农民掌握了最新种植养殖技术。通过 “龙头企业+核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 模式,带动3万多农户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四种模式”,发挥产业园增收作用

“我们是 ‘企美’ 的蔬菜种植基地,主要是采用新农业技术,种植有机蔬菜。” 在 “双叶” 蔬菜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理事长王旗说,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种植面积从35亩发展到1500余亩,带领1000多位社员种植有机西蓝花、白菜花、甜玉米、辣椒、茄子等十余种有机产品。

在产业园发展中,采取了 “智造+农业” “二带一促三” “温室改良” “壮大集体经济” 四种发展模式,实现了蔬菜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充分发挥10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优势,带动周边100万亩种养基地,辐射30万户农民实现了持续增收。依托国家和省农业科研院所,全国首创 “水模块相变科技主动采光蓄热日光温室” 等6种新型蔬菜温室。充分利用产业园的冷储、仓库资源,组织32个村集体成立了 “安心小厨” 配送公司,去年配送农产品1.2万吨,创收350万元,进一步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据了解,产业园围绕蔬菜和蛋鸡两大主导产业,实施 “生产+加工+科技+品牌+绿色+社会化服务+利益联结” 全产业链发展,叶菜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升,蛋种鸡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0%左右,去年实现综合产值达8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实现了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快速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