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富农】让闽东小城实现“山乡巨变”

发布时间:2017-10-09     阅读: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崔守东在其主题发言中谈及“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时,首次公开提到“宁德经验”。

“我们联合国务院扶贫办调研运用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宁德经验’,并召开全系统座谈会推广这些经验。”他说。

那么,“宁德经验”是什么?它是如何实现精准扶贫的?对于其他地方扶贫又有哪些借鉴意义?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宁德,近距离观察发生在这座闽东小城的“山乡巨变”。

 

宁德“地标”超出日本一倍

所谓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简单来说,人们所熟知的“绍兴黄酒”“章丘大葱”等,便是典型的地理标志。

在法律上,根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规定,地理标志可以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申请注册。

不要小瞧这枚小小的“商标”,在出席今年的世界地理标志大会时,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介绍说,据统计,目前一半以上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地理标志商标对当地就业、居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率和影响程度超过30%。

也正因此,2017年新春伊始,我国印发的首部全国市场监管中长期规划――《“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对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管理与保护,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推进精准扶贫”。

事实上,据崔守东介绍,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我国商标改革工作的“两个抓手”之一。而福建宁德,这个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的闽东小城,则成为地理标志精准扶贫的“探路者”和“先行军”。

在全国660多个市中,宁德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四线小城市,为何能够独树一帜?因为有一项数据颇为引人注目:在其下辖的9个县市中,各个都有以地理标志商标为代表的城市名片。

宁德大黄鱼、古田银耳、柘荣太子参、福鼎白茶……截至目前,宁德市地理标志商标已达62件,居全国设区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