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01-21     阅读:

扬州,古往今来凭借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地域特色,孕育出了众多为寻常百姓所熟知的地理标志。2019年12月,“高邮湖银鱼”“高邮湖白鱼”“高邮湖鲫鱼”“丁伙朴树”“丁伙蜀桧”和“丁伙龙柏”等又一批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公示期满,正式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商标注册。

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胡春风告诉记者, 仅2019年一年扬州全市就新增地理标志商标8件,成为历年来数量增长最多的一个年份。 充分结合城市特色,深度挖掘地域潜力,大力培育地理标志,借此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一幅幅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正在扬州大地徐徐铺陈。

“鲁垛乱针绣”传承苏绣传统技法,融合发扬“扬州刺绣”的艺术特长,是扬州市三大民间特色产品之一。扬市监供图

政策积极引导,“地理标志”量质齐增

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末 ,扬州全市地理标志商标总量达到23件,由全省第7位跃升至 全省第4位 事实上,在2013年时,扬州全市地理标志商标总量在全省还位居末位,仅有“宝应荷藕”“高邮鸭蛋”2件地理标志商标。有鉴于此,近年来扬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全力推进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发展,带动了“地理标志”量质齐增。

2014年,出台《 关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注册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5年,制定《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意见》; 2016年,以扬州入选“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为契机, 推动地理标志商标列入财政重点支持项目 从2018年起, 每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培育发展地理标志商标列入全市重点工作目标 2018年7月, 召开全市首次大力培育地理标志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主动作为,围绕地理标志商标保护,立足地理标志特性,多部门联动,分类推进品牌保护。仅仅用了6年时间,扬州就从地理标志商标总量上的“后进生”实现了 向“领跑者”的突破

深挖地方特色,擦亮优质资源“名片”

一个地区的某个特色产品一旦被贴上了特定的地理标志,其所体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不仅仅只是一般的商品属性,带有特定的地域和人文因素是这类产品最显著的特征。“也正因此,‘地理标志’就成为了产品高质量和高品位的有力证明,使得这类产品具有与其他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竞争优势。”胡春风表示。

在加快地理标志商标培育的过程中,扬州市相关部门紧紧围绕扬州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传承,让一件件“地理标志”精品无不彰显出了浓郁的扬州特色。

 界首茶干”不仅是可消闲果腹的食品和药用补品,更传承了250年的“独门手艺”,2009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邮湖大闸蟹”早在北宋年间就已是高贵水产,与阳澄湖蟹、固城湖蟹等一道被列为一等蟹; “高邮湖龙虾”“宝应荷藕”“泾河西瓜”“广洋湖青虾”“沙头绿壳鸡蛋”等不仅品相独特,更是绿色健康食品的代表。

“扬州漆器”作为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已有2400年历史,蕴藏着深厚的扬州文化和精致的工匠精神,其 “髹饰技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垛乱针绣”传承苏绣传统技法,融合发扬“扬州刺绣”的艺术特长,是扬州市三大民间特色产品之一。

两年多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原国家工商总局选址扬州成功举办了“ 2017年世界地理标志大”。 来自美国、欧盟等近6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的68名知识产权代表与会,中外嘉宾参观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巡展——扬州馆,现场观摩了“扬州漆器”“鲁垛乱针绣”高超的制作工艺,对扬州市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和发展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好评。

胡春风介绍,未来扬州将进一步探索完善“政府主导、市监主推、部门参与、梯次发展”的培育发展模式,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进行梯级培育,深挖地方特色产品资源,建立地理标志商标储备库,遴选重点培育对象,建立梯队发展计划。

发挥标志效应,助力美丽乡村振兴

提到久享盛誉的“ 高邮鸭蛋”,或许每个江苏人的脑海中就会立刻浮现出它那色泽红润、油脂亦多的馋人印象,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这样评价: “腌蛋(即咸鸭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

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就这么一个过去司空见惯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在贴上“地理标志”以后,迅速带起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黄金产业链”,成为推动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经济跨越的“金字招牌”和强力引擎。

记者了解到,目前高邮当地已拥有300多家鸭蛋鸭肉加工企业、100多家鸭绒服饰企业,年生产加工各类羽绒服装超过6000万件,当地年“鸭业经济”总量突破50亿元,带动了5万余人的就业。2018年,“高邮鸭蛋”荣膺“江苏十大人气地理标志品牌”,“高邮鸭蛋”地理标志产品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为地方农业转型、产业集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围绕“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目标,积极推广“地理标志商标+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将从事地理标志产品或相关产业的农户和企业组织起来,进行集中管理、规模生产和市场开拓,全力增加农民收益,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这就是让‘地理标志’助力美丽乡村振兴的‘扬州做法’和‘扬州经验’。 ”胡春风说。

与“高邮鸭蛋”相类似的还有“高邮湖大闸蟹”“宝应荷藕”等一批地理标志。其中,“高邮湖大闸蟹”自2015年3月获批地理标志商标以来,以地理标志商标为纽带,有效整合龙头企业、农户,实行集中管理、规范生产、统一营销,实现了协会、企业和农户多方共赢。目前,已有“高邮湖大闸蟹”养殖、流通经营户3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养殖面积近20万亩,年产量6000多吨,产值逾6亿元,养殖户、经营户户均增收逾10万元。

据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在全国378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高邮鸭蛋”“宝应荷藕”分列第25和75位,品牌价值分别达40.76亿元和19.71亿元。

记者 叶小力 曾 伟

通讯员 梁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