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机会 >
湖南省质监局全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掠影
湖南省质监局全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掠影
发布时间:2016-02-14 10:57

踏 迹 寻 芳

——湖南省质监局全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掠影

    就像一块不起眼的岩石,经过风吹雨打进而风化、破碎。将其分割、粗磨、再抛磨,粗糙、丑陋的岩石便有了全新的生命,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钻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也有这样的魔力,将农家门前屋后的茶树,山野里乱跑的牛羊,甚至是硕果仅存的珍禽,抑或是古人传下来的手艺,带着历史文化的传承,走出了偏远的乡村,用大自然赋予的灵气,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

    视野·决策

    中国是农业大国,如何让9亿农业人口走上致富的快车道,是各级政府都在思考解决的问题。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把推广、发展地理标志产品作为解决“三农”的重要抓手,借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目前国际上产品贸易流通通行的“国际通行证”和“护身符”。这块“金字招牌”日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杰地灵的湖南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时机。拥有多样化的地理气候条件的湖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自古以来就享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孕育了众多特色鲜明、品质优良、文化丰富的产品。利用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这些天然资源转化成助农惠农的经济资源,是湖南省质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确保工作目标的有效实施,湖南省质监局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的对象、原则、要求和程序,并以规范性文件下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初审程序、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企业现场核查办法等,确保全省地理标志工作有序、有效。

    然而,在推广过程中发现,部分基层领导和企业对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作用认识还不足,加上社会公众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识也很有限,使得地标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湖南省质监局聘请专家及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进行考察,选准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动员,帮助企业提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指导他们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悉心指导企业、农户规范栽培管理,严格质量标准,努力提升产品的质量档次,使之具有更高的声誉和身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潜力产品的生产效益,让地方政府和企业慢慢了解、接受,并开始主动参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为了更好地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从2011年开始,湖南省质监局提出了“一县培育一品,一市(州)新增一品,在全省消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空白市”的工作目标,并纳入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考核目标,常德、郴州、永州、岳阳等地对地理标志申报还配套了奖励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申报工作积极性。

    至此,湖南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探寻·打造

    不是所有的岩石都能经过风化打磨成钻石,也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被冠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面对遍布山间田野的各种产品,哪个才是真正的宝贝,是需要发现的眼睛的。

    为挖掘、推广湖南省地标产品,总结、完善符合湖南省地标产业发展的政策与制度,从2005年开始,湖南省质监局开展了全省地理标志产品资源普查和调研工作,对相关产品的产生、生产历史、生产工艺、知名度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关联性等情况进行了摸底和普查,全省有申报意愿且具备申报条件的地理标志产品资源约有120个左右,但绝大多数还处在“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像新晃县除了新晃黄牛肉、新晃龙脑已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外,还有凉伞豆腐、凉伞花猪、贡溪鸡、中寨马铃薯等多个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土特产,具有独一无二的产品品质,具备了申请国家地标产品保护的基本条件。

    针对各地不同情况,湖南省实施了申报工作的计划统筹和对口帮扶,对符合地理标志产品申报要求的进行重点培育、指导申报,每年选择在相关市州召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现场会,对符合申报要求的产品申请筹备工作进行咨询指导,并从2006年开始,省质监局坚持每年一次的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培训,对全省各市州县质监局、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生产企业有关人员培训近1000人。使基层地标产品申报工作有了专业的机制和指导的队伍。同时,为确保地标产品的独特品质,湖南省质监局积极帮助各地制定产品标准,增强竞争力。

    收获·光芒

    就像完成了所有工序,静待钻石最闪亮的那一刻,通过调查挖掘、制度建设、培训指导和产品申报等全方位的帮助、扶持,湖南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逐步绽放独有的光芒:

    浏阳花炮产业销售总额由66.4亿元增长到172亿元,文化品牌价值达1028亿元。生产企业由保护前1300多家整合为800多家,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0%,国内销售占到全国的50%。201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花爆竹技术委员会(ISO/TC264)秘书处落户国家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醴陵瓷器产量占湖南省陶瓷总量的94.7%,占全国14%,占世界日用瓷产量的9.6%,产值达362.1亿元,年均增长32%。

    安化黑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仅2013年新建茶园2.1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2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4.05万吨,综合产值60亿元,连续五年跻身全国重点产茶县十强。目前,安化黑茶已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协定拟交换清单。

    新晃黄牛肉冷鲜和加工产品溢价分别达80%、50%。目前,新晃已建成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4个,标准化专业合作社50家,新晃黄牛年饲养量14.55万头,加工新晃黄牛肉7300 吨,产值达8亿元。

    截至目前,湖南省共对61个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专门保护,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282家。保护产品包括酒类、禽肉类、水产品、茶叶、中药材、水果、蔬菜、工艺品等多种特色产品,涉及养殖业、种植业和加工业等领域180个单元产品、2000余家企业,保护范围覆盖14个市州、92个县市区,年总产值逾1000亿元。新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汉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正在建设之中。

    通过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促进了全省地方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的不断提升,浏阳花炮、醴陵瓷器、湘绣、湘莲等传统的“湘字招牌”焕发出新的活力,安化黑茶、临武鸭、新晃黄牛肉等一批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产品脱颖而出,实现了飞速发展。

    保护·提升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地方经济和相关企业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它既是湖南企业和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对产品特色及历史底蕴进行阐释和老百姓认可的标识,还是企业纳入整个专业保护体系的护身符,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因此,该项工作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纳入了质量振兴规划和“质量兴湘”工作范畴,全省各地对地理标志产品申报也实施了专项经费保障。

    随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湖南省质监局继续坚持“一县培育一品,一市新增一品”的工作目标,努力扩大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总量和地域范围,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和附加值。为确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机构正常运转,制度健全完善,标准有效执行,日常监管得力,保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和特色,不断优化和提升湖南省地理标志产品的档次。省质监局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质量以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严格监控,并逐步建立起政府监管、行业监督和企业自律的管理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在全省范围形成地理标志产品打假协调联动机制,对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的行为,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而使用该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的行为,以及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名称或标志的行为,通过积极维权,严厉打击,保护地理标志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同时,严格按照地理标志产品的特殊要求,遵循“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实现地理标志产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健康发展,并通过科技改良、资本运作等手段,引导地理标志产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做大做强,实现保护和发展相统一。

    在十年的地标推广工作中,湖南省质监局充分发挥质监工作优势,做好了与质量、监督、标准化工作的“三个结合”。一是与质量工作结合,将地理标志产品纳入质量兴省工作范畴,比照“名牌”进行奖励。二是与标准化工作相结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花爆竹技术委员会(ISO/TC264)秘书处落户浏阳,建立了30项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还有部分已列入地方标准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三是与监督工作结合,每年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地理标志产品或保护工作检查。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全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专项检查200余次,检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1000余家次,立案查处违法企业29家,对92家企业作出了责令整改处罚。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产品申报、标志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齐头并进,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迅速增长,有力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湖南特色经济发展水平,助推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张家界大鲵的逆生长之路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被誉为“游动的活化石”和“地球纪念物”。作为中国大鲵最主要的原产地,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利用原产地大鲵资源、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饵料及优良水资源优势,实施“以大鲵特色养殖富民强市”、“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大鲵资源保护”战略,将大鲵产业作为扶贫攻坚核心工程和全面建设张家界小康社会的重点产业来抓。

    为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鲵产业,张家界市政府于2010年4月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张家界大鲵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迅速启动了申报工作。与此同时,张家界市质监局在对多个养殖户的走访调查后,协助张家界金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制定出台了《张家界大鲵的生产技术规范》,明确了张家界地区人工养殖商品大鲵的相关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养殖厂建设、饲料管理、疫病防治、运输、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并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引导养殖户按技术规范养殖、生产。2011国家质检总局将张家界大鲵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牌授予张家界市政府,这也是我国首个水生野生动物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为保证大鲵的品质特色,在湖南省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下,张家界于2012年制定并实施了全国首个针对大鲵养殖和质量的地方标准——《张家界大鲵驯养技术规范》和《张家界大鲵产品质量标准》,对选址建场、引种系谱、饲养等要求进行了规范,并采取“苗种自繁、饵料自给、质量自控、生态养殖”的封闭式运作模式开展人工养殖。

    今年6月,张家界实施“张家界大鲵”人工养殖标识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识“双标识”管理,正式启动“张家界大鲵”自己的“智能身份证”,通过专用的扎带式标签和专用标识,消费者通过手机端读取专用标识信息,能了解大鲵的养殖场所、生长年龄、养殖过程等信息,就可以科学识别“张家界大鲵”。“双标识”启用近4个月来,整合了大鲵养殖标识管理系统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管理系统,搭建张家界大鲵质量安全管理综合平台,实行智能化、数字化、移动端、封闭式管理,实现张家界大鲵质量追溯和信息查询,进一步强化了张家界大鲵质量管理,凸显张家界大鲵品牌,保证张家界大鲵品质高端化,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张家界大鲵”是张家界农业产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全市已有56个乡镇发展大鲵,持证大鲵驯养企业112家,养殖规模超万尾的企业18家,开发各类大鲵加工产品95个,发展大鲵科普旅游、大鲵展览企业5家,开发大鲵衍生产品20多种,大鲵旅游精品线路、大鲵生态园、黄龙洞大鲵生态旅游等旅游融合项目正稳步推进,“张家界大鲵”产值已达10亿元,3.5亿岁的大鲵正焕发新的活力。

黑茶之乡  特色桑香

    沏一壶茶,磨一砚墨。就着月光,茶色清亮,墨迹遒劲。这茶这字就是对云天阁的主人李云最好的诠释。

    2011年,从小生长在茶乡的李云一头扎进黑茶里。那带着家乡味道的清新茶香,抚慰了多年征战商途中郁结的焦躁情绪,让醉心于书法的李云找到了释放他文化情怀的最好方式。

    黑茶,黑黑沉沉的,茶汤却轻盈透亮。作为黑茶产业的后来者,李云的经营之道像黑茶,举重若轻。以“做良心产品,卖放心黑茶”为宗旨,将多年积累资金投入黑茶产业,打造了小淹、敷溪、百花寨、羊角尖、碧溪村等数千亩生态和野生茶园,并拥有一支高素质、专技能的黑茶制作团队,秉承“坚守安化黑茶质量、打造安化黑茶品牌、创新安化黑茶技艺、传播安化黑茶文化”的经营理念,让云天阁用短短的四年时间,便成为了行业的龙头企业,斩获了包括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授权、“湖南名牌产品”、 “湖南省质量信用AAA级企业”在内的诸多荣誉。

    然而,李云并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他要赋予黑茶更多的内涵和外延。他率领云天阁与湖南农大、湖南省蚕科所、湖南富农共同探索桑叶功能成分在桑叶茶产品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开展桑叶黑茶系列产品的创新研发与产业化实践。经过三年的技术攻关,联合研制了已申报国家专利的“桑香黑茶”系列产品。“云天阁用两片绿叶缔造了传奇。”从上世纪未开始研究桑叶的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仲华表示,桑叶提取物是自然界里降血糖第一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黄酮酶和生物碱,当桑叶跟黑茶融合到一起,以冠突散囊菌跟黑茶的微生物群落结合之后,微生物有了更丰富的粮食,再进行代谢衍生,抵消了桑叶好看不好喝的缺点,丰富了黑茶有效而不丰富的缺点,营造更加好看、好喝、有效的桑香系列黑茶。桑香茯砖创新研制获得成功,这一跨学科的创新产品,实现了桑叶与黑茶功能性互补。

    看似简单的黑茶产业,让李云做出了新的门道。这种举轻若重的手法,很像书法,笔墨虽轻,却需力道控制,才有龙飞凤舞之意。对原料的严控,对质量的严抓,对机制的严管,让云天阁强了内功,得以以一流的原料,一流的工艺,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不断创新研发产品,不断引入科技含量,才有了突发奇想却令人拍案叫绝的桑香黑茶。

    “黑茶是值得我一辈子去经营的事业。”李云的音量不高,中式服装、轻便布鞋,满脸憨憨的笑意,像是隐居山野、云淡风轻的私塾先生,说出的话却掷地有声:“我要以产业为根基、文化为旗帜,壮大黑茶产业,让安化黑茶香飘世界。”

罗代黑猪:全追溯的安全猪肉

    在长沙、平江、浏阳三县市交界的龙华山下,一方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之貌的宁静小镇。相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游江南来到此地时,见到全身漆黑,仅四脚的下趾为白色的罗代黑猪啧啧称奇。品尝后,齿颊留香,鲜美无比,不由龙颜大悦,乘兴赐名曰:“四蹄踏雪”。至此,四蹄踏雪的罗代黑猪美名远扬。

    2013年成为首个被国家质检总局纳入地标保护产品范畴的地方土猪活体后,罗代黑猪名声大噪,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市场上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现象也随之而来。为此,长沙县成立罗代黑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希望通过从品种资源保护、繁育、生态养殖到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打造完整、高附加值的罗代黑猪产业链。为了扶植罗代黑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长沙县质监局从最关键的养殖标准化着手,协助湖南天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研究制定了《黑猪生产技术标准》、《罗代黑猪养殖手册》,并分发到每个养殖户,对黑猪从初生要点、诱食补料到饲料、疾病防控甚至猪舍都进行了规范。“每一头罗代黑猪的耳朵上加了IFID电子耳标,消费者通过带摄像头手机在产品包装上扫描二维码,就能实时进入追溯系统,看见这块猪肉从育种、养殖、疫苗、屠宰、检验、物流的全过程。”长沙市质监局总工程师龚军介绍,这套为黑猪建立起安全追溯管理系统,采用了最为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产品品质全方位透明无缝展示,确保罗代黑猪从“生育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和全面可追溯,从根本上解决猪肉防伪难题。

    接着,安全溯源系统二期工程——罗代黑猪订购监视系统上线,客户可通过门店、网络等渠道订购罗代黑猪幼息后,通过网络视频实时监控罗代黑猪的生长、生活状况,并且详实记录罗代黑猪的饮食、防疫甚至生病情况,让客户随时可以了解订购的罗代黑猪的情况。客户可以根据需求对罗代黑猪喂养的食物、时间进行合理调整,既保证订购罗代黑猪的趣味性,又能保证罗代黑猪肉的安全性,使客户可以放心的食用。等到订购的罗代黑猪成年后,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确定具体出栏时间,以满足生活所需。

    据了解,罗代黑猪核心养殖区完善了核心保种场、中心养殖场、大型屠宰加工基地和青绿饲料养殖基地等硬件设施,到今年底,罗代黑猪养殖农户将发展到1250户,核心育种纯种基础母猪存栏500头,扩繁母猪存栏2650头,出栏仔猪52500头,加工销售猪肉产品200万公斤,加工饲料1.5万吨,每个养殖农户年总收入为5万元,对外销售总收入2.7亿元。纳税可达2000万以上。

    安全、味绝,已成为湖北、江西、贵州等周边省市及省内各县市家喻户晓的优良土猪品牌,日益受到粤、港、澳市场热烈欢迎的罗代黑猪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质量报》

上一篇:没有了

德州百仕达地标产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酒水流通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

免费服务热线

400-9848-848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