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地理标志商标可以强农惠农
地理标志商标可以强农惠农
发布时间:2017-09-05 17:28
信息化在“三农”的应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农业突破资源、环境、市场等多重约束升级发展的根本出路。信息化中的电子商务体系,可以为农民提供成本低廉、覆盖广泛、快捷方便的信息和销售服务,是农产品流通新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特色农产品或者叫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地域分散,不易储存,电子商务的快捷销售特点,解决了农民卖难问题,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同时,特色农产品的快速流通,也为城镇居民购买特色农产品提供了极大方便,拉动了消费和内需。针对电子商务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特色农产品的流通和消费?中国经济时报特邀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度探讨。
 
 
 “地理标志”这个概念,也许有些人不了解,若说土特产,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走亲访友,拎上一盒“福鼎白茶”,提着一篮“平和溪蜜柚”,是很常见的事情。
 
什么是地理标志呢?《商标法》对地理标志注册和保护制度做出了规定。按照该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表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从这个定义我们很容易发现,地理标志的特点—地域性、特色品质和声誉。所以,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地理标志的经济学含义就是土特产。
 
  从功能上讲,土特产偏重于消费者的感受,并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地理标志则更多地关注生产者的利益,是一种能够“强农惠农、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
 
  我国自1994年确立通过商标法律制度保护地理标志以来,从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库尔勒香梨”的注册开始,截至2013年8月底,已有1983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获得了注册或初步审定,其中国外44件。近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地理标志注册和保护制度适应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正因为如此,2010年中央明确指出“要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那么具体而言,地理标志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稳定的?
 
  首先,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为农民创造了更高的经济价值。商标一旦与优质或特色农产品结合,其无形价值即可向农产品转移,通过市场形成有形的附加值,实现农产品增值,从而大大提高了从事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农民的收入。从最近的调查统计看,注册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农产品价格普遍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20%~90%,附加值比注册保护前平均增长105%,最高增长达6倍。农民种植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1%,比注册保护前增长90%,最高达10倍。
 
  其次,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工商部门通过对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长期研究,创造性地建立了“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地理标志”的地理标志产品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据统计,地理标志产业直接解决产品所在地总人口18.16%的农民就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
 
  第三,地理标志是农业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地理标志这一法律概念已经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保护,而地理标志产品本身就天然具备绿色、环保、独特、品质优秀等特点,作为一种营销策略,有助于增强本国同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如“库尔勒香梨”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其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已远销亚洲、欧洲、美洲许多国家和地区

德州百仕达地标产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酒水流通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

免费服务热线

400-9848-848

在线客服